在短短两年内,我的跑步能力从1500米的极限突破到了十公里,信心也随之大增。说实话,只要走进操场,迈开腿,就比躺在床上刷手机有意义得多。令人惊喜的是,原本我以为老师们都很严肃,但与他们相处后才发现,其实也可以很轻松愉快。
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五点半,榆中校区校园东区的操场上,斐波那契跑团风雨无阻地进行着。这个以数学数列命名的跑团,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徐守军教授创建的,起初只有一人,但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跨专业、跨学校、不同国籍的240多人的大家庭。徐老师希望每个跑团成员能够像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字一样,承接过去,孕育未来。
2016年,徐老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加入了一个名为“晨星”的跑团,他深刻体会到跑步带来的快乐与益处。他说:“跑步不仅能缓解学术压力,还能让人拥有规律的生活与积极的心态。”去年,他便将这种理念带回,组建了斐波那契跑团。
许多成员的变化令人瞩目,比如数学与统计学院23级本科生江慧宸。她曾是一名跑步困难户,高中时跑1500米就觉得天要塌了。而现在的她已经能轻松跑完十公里,并在纪念“一二·九”运动八十九周年长跑火炬接力活动中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。她感慨道:“我第一次跑完4公里时,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言喻,我觉得自己突破了极限!”
江慧宸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跑步上,更在于她的心态。她说:“以前我比较内向,但加入跑团后,我变得更自信、更开朗,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。”她的变化,正是斐波那契跑团“跑步育人”理念的真实写照。
不仅学生在改变,老师们也在跑团中找到了新的节奏与快乐。资源环境学院的王建永老师表示:“每次跑步前,大家一起认真热身,交流跑步的小技巧;即使我速度慢,也总有同学陪着我,给我加油打气。”外国语学院的王川老师也分享道:“在跑团,倾听大家的故事,和同学们一起交流,既可以激励自己,也可以分享快乐。”
斐波那契跑团不仅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地方,更是师生交流的桥梁。徐老师希望通过跑步,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,增进彼此的了解。江慧宸也表示,加入跑团后,她与老师的沟通变得轻松自然,不再感到紧张。
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跑团中,跑步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文化交流与心灵沟通的桥梁。对于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Qaisar来说,跑团成为他融入中国生活的重要窗口。他表示:“在斐波那契跑团,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包容、支持和鼓励,这里没有国别的隔阂,只有共同奔跑的温暖。”
未来,斐波那契跑团将在奔跑中继续书写新的故事。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友谊,还是跨国文化的交流,这份热爱与陪伴,将继续激励每一个成员,携手向前,创造更多可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首都高校台球锦标赛5月17日开战 星牌助推大学生
国内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台球赛事即将重燃战火!5月17日,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二届台球锦标赛个人赛,在莫吉哆撞球会打响第一...
2025年格斗世界中国搏击TOP排行榜(第二期)权威
格斗世界中国自由搏击选手TOP排名再次回归,本排名在经历了数年时间的沉淀后,针对中国搏击的现役运动员,将从历史荣誉、近期战绩、...